教学动态

【天祥书院】《传承科学家精神,汲取奋进力量》

日期:2024/06/06 10:30:00 来源:

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,加强科普能力建设,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,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。2024年6月4日下午,一场充满启迪的科学家精神讲座在我校展开。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黄旭华之女黄峻女士来到十九中校园,为同学们宣讲科学家精神。

(简介:黄旭华,中国核潜艇之父,广东汕尾人,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,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、名誉所长,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。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,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,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、副所长、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、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、总设计师、研究员、高级工程师等职。)


感人故事:1、以身犯险——总设计师深潜第一人:1988年4月,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日子。新型号核潜艇在交付海军使用之前,必须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。极限深潜试验吉凶难料,谁也不敢保证,这个未知的领域是否会发生意外。“也许我告别,将不再回来……”在深潜试验誓师大会上,战士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遗书,唱起了《血染的风采》。潜艇官兵们以参加此次深潜试验为荣,并报以牺牲的决心。但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,62岁的黄旭华当场宣布,要与大家一起下潜。

2、那是1958年的一个春天,32岁的黄旭华连行李都没带就前往北京。到了北京才知道,这次的任务是研制核潜艇。核潜艇是大国重器,肩负着保护核武和实现二次核打击的重要任务。某种程度上,核潜艇的战略意义甚至在航母之上。正因为此,核潜艇被军事大国纷纷列为顶级机密。中国的核潜艇事业是真正地从零开始。

顶尖的科研难度,意味着严苛的保密要求。年轻的黄旭华很清楚,“保密”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。他没有来得及跟父母家人告别,就仿佛人间蒸发一般,从亲友们的身边消失了。

黄旭华和战友们从此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扎了根。为了保密,岛上不通邮,不通电话,只有经过伪装的民船偶尔会靠岸送给养和信件。每次父母来信,问得最多的就是到北京去干什么工作?在北京哪一个单位?面对父母的关心,黄旭华只能在夜里对着信纸发呆。

“我是总师,我要对核潜艇负责,对艇上170名同志负责……”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,黄旭华带着设计人员和战士们座谈,“《血染的风采》很好听,我也喜欢唱,可这次我们要唱着‘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’,去把试验数据成功拿回来!”


黄峻,黄旭华之女。博士研究生学历,文学博士学位,主任编辑。2008年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毕业,取得文学博士学位。在武汉广播电视台外语频道工作至今,任外宣栏目编导,专题片编导、记者,2018年获“中国新闻奖”。


在讲座中,黄峻女士通过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细节,详细讲述了她父亲黄旭华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。黄旭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核潜艇专家,他把毕生精力都放在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上。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,仿佛穿越时空,亲眼目睹了黄旭华先生在科研道路上的艰辛与坚持。

黄峻女士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,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。科学家精神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追求,更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、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。这种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,让他们对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
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,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,纷纷向黄峻女士提问,展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对科学家精神的渴望。黄峻女士耐心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,鼓励同学们要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,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。




校党委书记张玉璠和副校长杨复元对黄峻女士的到来表示了欢迎,并对专家讲座的辛苦付出表示了感谢,学校表示将持续举办类似精彩活动,为莘莘学子们搭建更多与科学家亲密接触的桥梁。

此次讲座宛如一场璀璨的知识盛宴,不仅让初一年级的同学们深刻领略了黄旭华先生的伟大风采,更如春风化雨般,在他们年少的心灵深处播撒下了科学家精神的璀璨种子。相信在这场讲座的熏陶下,同学们必将以黄旭华先生为崇高榜样,奋力汲取知识的养分,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芒,为未来的科学征途倾情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。

图文:孙丹

一审:魏俊

二审:杨复元

三审:张玉璠